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传媒学院举办2025年第7期研究生论坛:戏剧类非遗与视听新媒体研究
作者:蔡帮玉  发布时间:2025-04-14      浏览次数: 审核人:张丹

2025年4月11日下午4时,传媒学院在西配楼三楼非遗数字化研究中心举行研究生学术论坛。本次论坛聚焦于“戏剧类非遗与视听新媒体研究”这一主题,多名硕士研究生分享了他们研究的相关文章,传媒学院张丹教授主持本次学术论坛,并对同学们的分享给予了专业深度的学术点评。

蔡帮玉同学关注新媒体时代下戏曲短视频的传播,采用观察法和跨学科研究法,结合了消费社会理论、互动仪式链理论和陌生化等理论,详细探析了湖南花鼓戏的短视频传播现状、传播路径以及探究了其存在的问题,为地方戏曲的数字化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徐金晶同学的研究围绕非遗戏曲绍剧的发展和传承展开,通过数据可视化分析,探讨了绍剧生存面临的断层危局,如观众结构固化、演出市场萧条、传播内容欠佳与渠道局限等问题,提出了构建虚拟场景以增强用户吸引力、深耕价值内涵、利用科技助力数字传播等相关策略,为绍剧在新时代下实现多元化传承及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李俊杰同学的研究聚焦于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的数字化传播,探析了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在数字化传播过程中存在内容浅层化,传播噪音突显以及数字化存续缺失的问题,并提出了革新传播内容,削弱传接噪音、拓展传播领城的相关措施,该研究为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的数字化传播开拓了新路径。

李佳怡同学的研究聚焦于显著影响非遗类微短剧良性发展的问题,针对当下发展困境采用案例分析、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致力于推动非遗类微短剧精品化的发展目标,助力文化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通过多维度案例解析与跨学科对话,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圆满结束。张丹教授全程主持论坛,对各组汇报进行逐一点评,既充分肯定研究的创新价值与实践意义,也从理论深度、方法论严谨性等维度提出建设性意见,深化了戏剧类非遗数字化传播的理论认知,为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后续研究提供重要参考,相信后续将在戏剧类非遗与视听新媒体融合领域产出更具社会价值的成果。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