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传媒学院举办2025年第10期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何梦妍  发布时间:2025-04-27      浏览次数: 审核人:何伟

2025年4月25日上午10点45分,传媒学院于西配楼S105室成功举办了第10期研究生学术论坛。本次论坛以Deepseek知识库与当代篆刻艺术研究为主题,2024级设计专业的研究生何梦妍、吕彬、王子喻三位同学依次对各自的作品展开分享。论坛由何伟老师进行点评。

何梦妍同学以《Deepseek对于印章文字符号学研究》为题,讲述了其设计创作的过程。作品以徐冰的英文方块字为设计原点,创新重构 26 字母的物符形态,将传统的汉字拼音转化为全新的符号表现形态。借助Deepseek智能工具,可深入挖掘字母与符号之间深层的文化关联。经由这种全新的 26 字母的符号形态来演绎传统汉字,打破常规的文字认知与阅读习惯,在识读障碍中促使大众觉醒,实为一场集体无意识的符号驯化。既为文字设计开辟新径,又赋予其文化传承与表达的全新意义,激发人们在多元文化交融中对文字与文化更深层次的探索与思考。


吕彬同学以《Deepseek对于汉字拼音的重构研究》为题,讲述了其作品的创作经历。作品以学习徐冰的汉字重构方法再借助 Deepseek进行重构汉字拼音。如将 “吕彬”与维吾尔族文字结合,创造出融合维吾尔书法与汉字结构的新字体,还涉及甲骨文、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等与汉字的融合设计,体现文化融合与创新。之后设计出全新的拼音,包括声母图腾谱系(21个)和复韵母(18个)。每个拼音结合不同文明元素确定图腾形态,且设定了如陶纹变化、火焰高度、旋转方向等与发音相关的变异规则或连读法则。最后进行篆刻与盖章。

王子喻同学以《Deepseek对于中英文字符号的重构研究》为题,展示其创作过程。作品通过提取“王”字四横一竖的权威结构与字母T的几何骨架,通过笔画置换(如第一横延长为T的横线)、负空间融合(隐藏“王”于T的空白处),形成兼具东西方辨识度的符号,象征“权力与力量的统一”。通过提取 “三”的横笔层次和“峡”的山势交错,匹配字母S(长江曲线)、X(峡谷交叉)、M(山峰轮廓)。通过语义映射、结构嫁接和自然意象(水流、岩层)实现视觉叙事,突出地域文化与动态美感。以结构共性为切入点,通过笔画变形、象征元素植入和实用场景适配,完成从文化符号到现代设计的转化。

何伟老师从文字历史和艺术角度逐一点评了三位学生的作品,并给出了改进的建议。通过此次论坛的交流讨论,研究生们对于设计创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相信依托这一学术交流平台,传媒学院的研究生们将在创作设计中不断推陈出新,产出更多高水平的成果。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