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武汉大学陈铭做客第10期经纬名家讲堂: 文字、理性与思辨训练——视觉景观时代的精神奢侈品
作者:王泽尤、薛萍  发布时间:2024-06-13      浏览次数: 审核人:刘登冉

6月12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2012年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陈铭博士做客武汉纺织大学第10期经纬名家讲堂暨第643期阳光论坛,在南湖校区“一站式学生社区“青春会客厅与师生畅谈视觉景观时代的精神奢侈品:文字、理性与思辨能力训练。学校师生代表两百余人参加讲堂,讲堂由传媒学院副院长马庆主持。

“图像正在取代文字。”陈铭以视觉景观时代之变,开启与到场师生的交流对话,询问同学们手机屏幕使用时间,在得到大多数同学是以短视频、社交软件为主的手机使用场景时,陈铭以媒介环境学派英尼斯、麦克卢汉、尼尔·波兹曼三位传播学者的观点出发,讲述媒介环境发展史。他指出,人类已进入以图像为媒介的视觉景观时代,我们所处的媒介信息环境正在经历从文字过渡至图像、抽象转变为具体、线性延展为跳动、逻辑深化为情绪这一时代之变,媒介环境的变化正在影响和塑造着我们的思维范式和社会结构。在视觉景观时代,图像媒介是跳动的、情绪的,手机短视频利用成瘾机制把人们多巴胺的分泌控制在极低、极持续、极稳定的状态,驯化了人的行为,当注意力成为商品,人类开始不自觉地在这个数字时代里提供劳动,注入生产要素,从而进入一个俘虏多巴胺的数字监狱。

“形成属于自己的理性与思辨方式。”陈铭谈到,当前社交媒体上情绪蔓延、理性退位的现实图景愈发严重,大学生如何以系统的思辨训练方式,来养成理性思考、深度思考的习惯。陈铭抛出“新闻价值和人伦道德哪个更重要”“发现恋人是AI,要不要继续跟TA修炼爱情”这两个颇具思辨性与趣味性的辩题,与在场师生热烈讨论,激发同学们的深度思考。谈及“新闻价值和人伦道德哪个更重要”,陈铭回忆,这是他亲身经历的一道辩题,通过深度挖掘新闻价值和人伦道德的本质属性,陈铭抓住新闻价值之“真”与人伦道德之“善”这一巧妙角度,赢得了辩论赛的胜利。

“善用三个习惯。”在同学们互动探讨后,陈铭提出善用三个习惯的建议,帮助大家不被媒介信息同质化,提高思辨能力。一是向内一步,做一个本质主义者,以苏格拉底式追问的习惯去深度挖掘事物的本质属性,提升思考深度;二是向外一步,做一个结构主义者,跳出当下所处环境,找到要素与要素的关联,保持理性判断;三是做有时间感的事,回归书籍、回归现实生活,找回人的主体性,把时间花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陈铭的建议,引发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

现场互动环节,陈铭认真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整场讲座气氛热烈,充满启发性,对当代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当下媒介环境的影响和重塑理性思辨方式提供了重要指导。

陈铭博士简介:

陈铭,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新闻学博士。2012年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2011国辩全程最佳辩手,CCTV-2《时尚大师》、CCTV-4《世界听我说》、湖南卫视《少年说》、腾讯视频《令人心动的offer5》、湖北卫视《非正式会谈》等节目主持人,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合伙人,《奇葩说》第五季“奇葩之王”。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