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传媒学院举办学校第487期阳光论坛 邀请郭小安教授主讲《新时代舆论学知识体系的反思与重构》
作者:郑湛  发布时间:2023-10-30      浏览次数: 审核人:曾令玉

10月29日下午14:30,武汉纺织大学第487期阳光论坛在南湖校区S209成功举办。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郭小安教授受邀主讲《新时代舆论学知识体系的反思与重构》,望海军院长主持本次论坛,传媒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开讲前,望海军院长对郭小安教授的研究领域和论文成果做出介绍,代表所有与会师生对郭小安教授来校指导表示热烈欢迎。

新媒体时代,相较以往的环境、舆论发生了新的、复杂的变化。郭小安教授以新时代舆论学研究的重大转向为切入,结合我国舆论学研究现状,从舆论主体、结构、客体、强度、展现方式、测量方式六个方面展开讲解,并分析了当下舆论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他表示,如今的舆论主体已经由单一变为多元,社交机器人甚至也可以成为有限人格的传播主体;舆论的结构由众声喧哗变为了“客厅里的窃窃私语”——圈层化传播;新媒体环境出现了“私人领域公共化”和“公共领域私人化”的现象;新媒体时代舆论的表达方式也呈现丰富多样,它可以是一段文字、一张图片、一个表情包或一段音频视频,社交平台上的公共对话或者公众的点赞、转发、搜索、聚集等行为,只要能被察觉到或被测量,都可以纳入到舆论范畴;过去的舆论传播方式通常为公开表达,当下的舆论呈现隐蔽式、隐喻式表达;舆论的测量方法上从调查统计变化为行为数据监测。

 

郭教授结合丰富的实际案例,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舆论学发展的分析与建议。他指出:中国特色舆论学建设须处理好“道”和“术”的关系,积极搭建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良性互动与转化机制。要结合中国本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素材进行创造性改造,彰显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

此外,还要处理好线上与线下的关联与融合问题,促使舆论表达的广泛性、真实性和代表性,以构建情感与理性融合的、多中心、非对称性的中国式协商对话机制和治理模式,提高舆论学研究的想象力,开创舆论学建设的新局面。

会上,郭小安教授还与参会师生就期刊的特点和收录内容做出简要介绍,围绕“互联网舆论共识的达成和“舆论主体和社会语境对舆论共识的影响”、“不同圈层对舆论信息的接收”等问题与在座师生展开了交流讨论。 

本次论坛为传媒师生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和学习的平台,对于新时代舆论学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通过接触前沿的观点和见解,传媒师生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数字化和网络化背景下的舆论挑战,更加有效地展开相关研究。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