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编辑眼中的好文章"——传媒学院举办武汉纺织大学第290期阳光论坛暨“传播·视觉影响力”学术季第26期论坛
作者:李一涵、王泽尤  发布时间:2022-12-11      浏览次数: 审核人:曾令玉


12月9日上午9时,武汉纺织大学第290期阳光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主任,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黄旭东教授受邀作为主讲嘉宾,以《“编辑眼中的好文章”:学术研究与论文发表》为题,向传媒学院师生开展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院长望海军致欢迎辞,副院长马庆主持本次论坛。

开讲前,望海军院长代表传媒学院师生对黄旭东教授的莅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学院的专业设置与师生规模进行了简要介绍。随后,马庆副院长引用“拼多多”、“拼少少”、“拼高高”三个词形象地描述了当前学术界追求论文数量、C刊刊文少、追求高影响因子的现状,引出此次论坛的主题——什么是编辑眼中的好文章。

讲座伊始,黄旭东教授从写作的基本思维过程和学术论文的定义着手,指出学术写作是为了生产与传播知识,具体表现为知识的增量和存量的溢出,并由此提出“编辑眼中好文章”的四条标准。

首先,好文章是建立在学术思维能力生成基础之上的。黄旭东教授指出,思维是写作的关键,学术思维能力对输出好文章而言尤为重要,写作者应注重对批判性思维、抽象性思维以及多样性研究方法思维三方面的培养,以此提升自身学术思维能力。

其次,好文章应建立在阅读和资料搜集积累基础之上。阅读学术思想史的“固定文本”是培养学理基础与学术根基的关键,黄旭东教授鼓励师生带着问题阅读,将精读体系化,泛读习惯化。同时,他将资料搜集过程比作“做菜”,强调论文的写作就是要“把菜做熟、做好”,深入浅出的生动比喻让在场师生印象深刻。

再次,好文章应建立在写作技巧基础之上。黄旭东教授从选题、问题、标题的异同出发,引导师生从多个来源发掘选题,强调将选题变成问题时要小题大做、小题小做,将问题变成标题时要从大入小、从小如深;在提纲与框架的搭建上,要善用大框架和小结构;在写作与修改上要先求成,再求精,做到改无可改,删无可删。


最后,黄旭东教授强调,好文章应建立在学术表述基础之上。规范性学术论文的构成要件包括标题、署名、基金项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这些要素在种类、形式上都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写作,以达到学术论文的标准。整场讲座内容丰富,主题明确,黄旭东教授用幽默朴实的话语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

讲座结束前,马庆副院长对讲座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并让师生在线提问。黄旭东教授对大家提出的“热点选题的投稿时机”、“个案研究论文的普适性”等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会议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落下帷幕。

此次论坛的顺利举办,对传媒学院师生的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加强院内学术交流,营造院内良好学术氛围,促进传媒学院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