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思政育人方式创新,融通专业教育与家国情怀教育。9月12日,传媒学院2025级全体新生走进纺织科技馆与国防科技馆,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场馆思政”研学活动。这场跨越时空的沉浸式课堂,让新生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中,感受传承的力量、创新的脉动,激发以专业能力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感。

走进纺织科技馆,仿佛步入一部立体纷呈的纺织史诗。六大展区、2000平方米空间,从“传统纺织”到“未来纺织”,娓娓道来纺织与人类文明共同成长的历程,每一位参观者沉浸式感受纺织文化和纺织科技的独特魅力。
在传统纺织展区,复现的历史场景静静诉说着纺织技术与人类文明共生共荣的过往。“这些生动的历史场景太有叙事感了,简直就是天然的纪录片素材”,一位2025级新生感叹道,“用影像传播文化、留住技艺,正是我们传媒人应该去做的事。”
当脚步迈入“现代纺织”板块,氛围瞬间切换到科技前沿——航天服中的高科技纤维、医疗领域的医用敷料智能纤维,不断刷新着大家对“纺织”的传统认知。“真没想到纺织还能这么‘硬核’!”2025级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李同学兴奋地说,“这些跨界应用的创新案例特别适合做成科普短视频,把这些有趣的知识讲给更多人听。”
更让人动容的是“纺织缘”展区。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奋斗事,将校史与纺织发展、校友成长紧密相连。同学们在此读到的不仅是历史,更让大家在看到校友的成长轨迹时,油然而生一种归属感与自豪感,也对自己未来的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多了一份思考与期待。

随后,同学们转场至国防科技馆。“这些闪耀的国防科技成果,凝结着无数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坚守,这样的故事需要我们用专业的数字传媒技术去呈现和传播”,2025级数字媒体陈琦嵘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份感悟不仅是对国防科技发展的由衷赞叹,更折射出学生对所学专业使命的初步思考——如何用数字叙事让这些‘硬核’故事更有温度、更触人心。

从纺织的文明絮语到国防的科技长城,此次“场馆思政”教育,打破了传统课堂边界,让思政教育从“听”转为“感”、由“知”化为“行”。传媒学院也将持续拓展实践育人场域,引领学生将所见所闻转化为所能所创,用镜头、笔墨和创意传递时代强音,在实践中夯实专业之基、涵养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