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家友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士(1994-1998)
武汉大学哲学(二级学科为美学)硕士(2001-2004)
哲学(二级学科为美学)博士(2004-2007)
东南大学伦理学博士后
本科毕业后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六高级中学从事过3年高中语文教育
2001—2007年,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接受系统的哲学训练,逐步养成对思想和智慧的兴趣
对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等某些问题有一定的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刊载《光明日报》(理论版)《中国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中国教育报》《文艺报》《湖北日报》等报刊
《哲学分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江西社会科学》
《晋阳学刊》《新疆大学学报》等期刊上。
本科教学:
承担传媒学院、外经贸学院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
主讲课程有:“美学概论”、“广告美学”、“设计美学”
“影视美学”、“广告文化”、“企业文化”、“影视艺术鉴赏”
承担全校公选课有:“中国传统文化”、“影视艺术鉴赏”、“《红楼梦》赏析”。
研究生教学:
承担美学硕士研究生“中西方哲学”
“中国美学史专题”、“中西美学比较”
“审美教育学”等课程的教学及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工作。
主持课题:
(一)科研课题
1、2008年湖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席勒与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比较研究》
2、2009年度“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第二批资助项目:《伦理美学研究》
3、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当代美育功能有限性的原因探究
4、武汉纺织大学2009年度校青年基金
“省部级重点培育”项目:“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异化与美育内容的完善研究”。
(二)教研课题
1、2011年武汉纺织大学教学研究课题:《构建合理的广告美学教学体系的研究》
2、武汉纺织大学第二批“人文-通识”优质课程:《〈红楼梦〉赏析》
著作及代表论文:
1、《席勒与蔡元培的审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版;
2、《重视崇高在审美教育中的最高作用》,《光明日报》2005.12.20;
3、《学者的使命》,《光明日报》2006.08.14;
4、《国庆节的精神意义》,《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0.08;
5、《“走基层”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0.11;
6、《文艺要有向上的境界》,《中国教育报》2010.08.28;
7、《可怕的“死的心情”》,《中国教育报》2011.11.31;
8、《经济发展需要与之匹配的文化体制》,《社会科学报》2011.12.08;
9、《读〈席勒的审美人类学思想〉》,《文艺报》2006.06.01;
10、《民族史上的不朽丰碑》,《湖北日报》2011.07.14;
11、《论崇高在审美教育中的地位》,《武汉大学学报》2007.04;
12、《自由的人如何实现?——席勒与马克思的回答比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13、《老子自然意蕴的再探讨》,《哲学分析》2011.04;
14、《有尊严的生活: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江西社会科学》2011.10;
15、《孔子与席勒的美育思想比较》,《船山学刊》2005.04;
16、《船山诗学的“势”论》,《船山学刊》2003.01;
17、《论实践与精神的关系》,《湖北社会科学》2010.06;
18、《实践的精神现象学解读》,《汕头大学学报》20009.06;
19、《“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缘”的文化解读》,《兰州学刊》2010.09;
20、《人性启蒙的赞歌》,《电影评介》2010.11;
21、《人性再启蒙的赞歌》,《电影评介》2011.08;
22、《论道德经中自然的内涵》
23、《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五点质疑》,《新疆大学学报》
24、《当代美学呼唤精神的回归》,《晋阳学刊》